客服热线:19857115139
图片报道

脾胃不好的人,一抓一大把。而调养脾胃,方法多数也是告诉大家多吃点什么、买点什么中成药、或者配个什么养生食疗方。

其实脾胃出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口味偏好、贪嘴犯馋,或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吃了太多脾胃不喜欢的东西。日积月累,嘴巴是满足了,但脾胃也跟着受伤了。

下面说的这七类食物,想把脾胃养好的人都应该知道。它们看似美味,却可能是伤害你脾胃的元凶,也可能是你在调养脾胃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7类食物,乱吃就是摧残脾胃

《黄帝内经》说「食饮有节」,是养护脾胃的最重要原则。

「有节」既是要求我们三餐规律、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饥一顿饱一顿,也是要求我们对于某些脾胃不太欢迎的东西摄入要克制,比如我们常讲的生冷黏滞、肥甘厚味:

1、生

指未经加热烹饪的食物,如鱼生、生腌、刺身、冷沙拉、凉拌菜、加了生海鲜的寿司等。

此类食物入口的温度偏低,容易抑制脾胃功能,同时也在暗地里损耗着脾胃的阳气。有的人吃完这些东西,或者长时间吃,免不了会消化变差、拉肚子/大便不成型、肚子怕凉、总是肚子疼。

而且,这类食物相比热食而言更难消化,稍不注意就会诱发脾胃积滞。脾胃堵上了,不仅影响正常功能,还容易生出痰湿和邪火,给整个身体拖后腿。

折中的办法

2、冷

①指入口温度低于体温的食物,比如冰镇西瓜、凉饮料、雪糕、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等;

②指性质偏寒凉的东西,比如火龙果、猕猴桃、草莓、梨、柿子、香蕉、圣女果、椰子水、西瓜、香瓜、黄瓜、苦瓜等。

当下因为脾胃阳气受伤、寒湿内聚而出现的各类病症越来越多,最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就是贪食上面列举的两类寒凉食物。

像水果这个东西,不是说完全不好,一棍子打死太不客观了。它确实可以把饮食结构填充得更完整,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帮助消化,胃有实火、热盛津伤、阴虚火旺的人适量吃一些,也能调整身体的状态。

但如果不管不顾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仅仅为了追求所谓的「营养」,或者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把脾胃吃伤吃坏,那可真有点得不偿失了……

折中的办法

3、黏

①指粽子、汤圆、八宝饭、黏豆包、驴打滚等等主要以糯米/黄黏米为原料的「黏食」;

②指性质比较黏腻的滋补之物,如阿胶、鹿胶、海参、花胶、熟地等。

这两类东西,真的需要非常强大的脾胃才能充分搞定,因为它们相比日常的饭食来说,真的不太容易被消化吸收,一不留神就把脾胃给堵上了。

如果仅仅是肚子憋胀、痰变得又多又黏、打嗝放屁多、舌苔变厚可能还算轻的,有的人误吃了这些东西之后,是痰浊+邪火一块给身体捣乱,处理起来也是相当头疼。

吃过阿胶的人可以想想看,本来想着是补气血、调气色,但越吃越发现自己脸色差、胃口也差、还容易上火?

折中的办法

不太好讲,消化能力差、舌苔本来就厚/有齿痕、大便黏、肥胖水肿的人最好还是先远离它们吧。

4、滞

很容易引起滞气、打嗝、胀肚、反酸的食物,比如红薯、芋头、南瓜、土豆、栗子、粗粮杂豆、死面饼、硬面条等。

上述食物,多数可能是某些人推崇的养脾胃之物。不能忽略的是,薯类和粗粮杂豆虽然在客观成分上对身体「特别好」,但因为其中的淀粉和粗纤维含量较多。

不顾自身情况胡吃乱吃,不得其养,反遭其害。

如果消化特别差、本身积食、总是打嗝反酸,或者本来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问题的人,十分不建议食用这类食物。

折中的办法

通过发酵的方式让它们变得好消化一些,比如:

5、肥

意为肥美滋腻。不仅指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肥肉、内脏、动物头蹄,还包括:

①油炸、煎烤的食物,不限于油条、炸糕、炸鸡、烤串等;

②含油脂高的食物,比如种子类的坚果;

③动物蛋白或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阿胶、鹿胶、海参、鲍鱼、花胶、蹄筋、牛奶等。

这类食物,真的是积食、痰湿和脾胃阴虚的「战略合作伙伴」。

脾胃不好的人一贪嘴,就容易引发或加重这些问题;而经常抱着这些东西不撒手的人,又非常容易被这些问题给缠住不放。

折中的办法

没什么好说的,舌苔厚腻、舌有齿痕、舌面有裂纹的人,血压、血糖、血脂、尿酸都高的人,皮肤爱出油的人,大便粘马桶的人,嗓子里总有痰的人,扁桃体肥大的人,尤其要躲远点。

即使不存在这些问题,也应当浅尝辄止。

6、甘

特指在加工过程中额外添加糖、代糖或甜味剂的食物,比如各种点心、巧克力、糖果、果汁、汽水、奶茶等。

甘甜之味入脾胃,适量摄入可以起到补益的作用,也能缓和身体紧张、拘束的状态,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

一旦让过量的甜食与身体发生交互,反而会伤到脾胃,刺激脾胃的功能亢进,耗伤脾胃阴津,助生虚火,使食欲出现不合理的增长。

另外,吃甜过度,同样会助生痰湿,还会抑制肾的正常功能。

折中的办法

7、厚味

指食物调味过重。自家做饭也好,在外面吃东西也罢,总会有人嫌「嘴淡」「不够味」而吃得过甜、过辣、过咸、过酸、过油……同时也包括放太多味精、鸡精或其他增香增味调料的「过鲜」。

长期重口味,容易把身体对于味道的期待值无限拉高,掉进恶性循环,接着就导致脏腑失衡、脾胃精气耗伤,难免会出现食欲更差、身体更燥、消化更弱、痰湿更多、口臭更重、气色更差等等问题……

总的来说,「节制」也好,「忌口」也罢,意思并不是一棍子打死、完全不能吃,而是让大家根据自己各自的体质,分情况去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吃多久。

也有人会纠结,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到底怎么吃才能把脾胃养护好呢?

脾胃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上面已经说了,甘味入脾胃,适量摄入就可以得到补养。

古人对于「甘」的定位,其实是那种来自食物本身、未经过多调料和烹饪手法修饰的素淡和清甜,即「甘淡之味」,这是可以每顿饭都享用的味道,也是调养脾胃可以时时借助的途径。

咬一口馒头、吃一口米饭,细细咀嚼后,嘴巴能感受到的那种清甜,就是对「甘淡」的最好诠释。

我们熟悉的铁棍山药、莲子、芡实、粳米、小米、茯苓、藕粉等等食物,之所以能够调养脾胃,不仅因为它们各自的功效,更是因为本身具有的「甘淡之味」,能够温和而持久地呵护脾胃。

《内经》说「口和而知五味」,但现在太多的人却偏偏出现了「口不和」的状态:

只知咸鲜、辛辣、酸涩、苦,以及比较明显的甜味,而不能从「甘淡」之中体会到食物的本味,最终把脾胃也引到了「不和」的状态里,身体跟着就「不和」了。

现在很多人都特别忙,或者因为条件所限、不方便去实践太复杂的方子or食谱,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性质相对平和、适用性广的糕点,拿来调养脾胃再合适不过:

茯渭糕这种小糕点,软软糯糯的,有种淡淡的甘甜口感。除了山药,薏米,莲子和茯苓以外,还添加了许多果实,比如白扁豆,芡实,山楂,红枣等,营养十分丰富。

芡实也是健脾的,补中益气,山楂是化积的,人参补虚,再搭配糯米粉,制成糕点,所有的食材都是经过破壁打粉的,里面的营养能悉数释放出来,用亚麻籽油和麦芽糖来调和味道,低脂更健康,注意这款糕,咱们控糖的朋友不要吃哦。


举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