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的一生中,基本上是以每十岁为人生的一个阶段。这里,我们从人体气血盛衰的角度来谈孔子的一生,反映孔子一生的身体、心灵变化过程,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身心的演变周期。不同的生命阶段、生命周期应该怎样养生?让我们看一看孔夫子提出的人生“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生“三戒”是孔子根据人生三个阶段不同的身体气血特点,提出的养生基本原则,概述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养生,其主要内容是:
(一)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青少年时期,气血未定,是发育不成熟,能量尚不充足的时期。什么是影响青少年发育的主要因素呢?中医认为,是肾精。
肾精是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能决定生殖能力盛衰。人出生之后,肾精渐充,各脏腑组织随之生长壮大;至壮年,肾精不断充盛,身体发育达到极致,随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使得人体生命活动呈现出生长壮老的规律性变化。
中医历来以养精作为健康长寿的重要方法之一。少年之时,肾气逐渐强盛,虽已具备生殖能力,但是生理结构尚处为发育成熟,即所谓的“血气未定”,过早沉湎色欲之中,易耗损肾精,纵欲过度,耗伤肾精,必致髓海空虚,耳窍失于充养,可见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晕目眩,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可见“少之时,戒之在色”,是大有裨益的。
(二)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壮年之时,血气正盛,身体发育完全,精力充沛,是好胜善斗的年龄,“斗”,并非一味争强斗狠,不愿服输,内心算计,激烈竞争等都是在“斗”。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肝失疏泄,人就容易出现精神抑郁、多愁善感、胸闷、胁部胀痛等症状;疏泄太过,则会心烦气躁、头晕、失眠多梦等。肝失疏泄,还会导致气机阻滞,若气郁日久化火,火邪伤阴,严重者可导致肝阳上亢,从而肝风内动,引发中风。壮年之人,身体强健,精力旺盛,本是大干一番事业,追逐自己梦想的好时候,若一味地好胜善斗,终会劳伤身体,影响健康,所以,壮年之人,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
(三)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得”字指的是“贪得”。人生步入老年,血气逐渐衰退,特别应该注意顺应天道,安其天命,切忌贪心不足,欲望过多,因此应该“戒贪”“戒得”。
为什么老年人要特别戒“贪得”呢?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会从社会上获取到友谊、财富、情感、荣誉等很多东西,然而欲望是无穷的,越多越想多,越富越想富,最后就会累于“得”。
人到老年,身体各项功能都开始衰退,对名誉、金钱、地位的追求以及这些巨大利益所带来的刺激,对老年人身体来说,是很难承受的。
“血气既衰”这几个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意义,也有心理上的意义。老年人年轻时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步入老年后应该学会返璞归真,放空心灵,享受家庭和社会的回馈。而“得”,是人的欲望的表现,欲望是无底洞,会吞噬老年人本该拥有的恬淡安适的生活。
我们国家现在正逐步走进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持续增多,所以,除了身体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这几年来,社会上各种针对老年人群的骗局层出不穷,可仍然有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因为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老年期,生理机能逐步下降,开始出现健康问题,因此为健康担忧,怕生病,怕离开这个世界,所以老年人成为了社会上诸多骗局的欺骗对象;另外,社会地位发生转变,老年人不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心理上出现巨大落差,若再缺少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关爱,很多老年人会把精力集中在一些琐碎小事上,甚至心理上性格上出现极端固执现象,甚至对子女出现逆反心理。这些都给骗子们提供了骗取钱财的机会。
从社会发展和老年人心理的角度来说,人一旦上了年纪,退休是必然的,要舍去过去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角色。这时,老年人一定要在心态上做一番调整,客观地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如果仍不能从容放下过去的社会角色,或者在心理上仍然追求名利和物欲,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老年时,机体已经衰弱,再竭力去追求名誉、金钱和地位,甚至贪婪无度,挖空心思地谋取不法利益,就会大伤元气,损身折寿,于家庭,于社会,均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老年人要“戒之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