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3040亿元,年增长高达66.2%,在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的占比达到6.2%。不过,随着网购的大行其道,网购陷阱也是层出不穷,不少缺少网购经验的消费者很容易遭遇到骗局并且维权困难。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温州晚报记者采访了一些资深网购达人,请他们就网购中购买量最大的鞋服箱包类商品讲讲如何识别“网购陷阱”。
足不出户即可购得心仪商品,这是网购最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是其局限性所在,而这个局限性在服饰类商品中尤为突出。消费者去实体店选购鞋服时,一般都会先试穿来确认是否合身,然而网购没法让人亲眼见到实物,又缺少了这个“试”的过程,导致消费者难免遇上一些“货不对版”的问题。
市民陈小姐在淘宝网上看中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她满心欢喜拍下并付款,可收到衣服后,她发现质量非常差,与网站描述的明显不同,试穿效果更是与模特相差甚远。于是陈小姐联系卖家要求退货,卖家却说照片都是实物拍摄,甚至还说没有模特那样的身材自然穿不出模特的效果,着实把陈小姐气得够呛。几番交涉后,卖家要求她自付20元快递费才愿意退换。“一件衣服才几十元,退货费却花了20元,太不划算了。”陈小姐只得自认倒霉不再追究。
网购达人赵小姐所有的衣物几乎都是网购来的。对于上述问题,她建议网购衣服最好选择有实物平铺拍摄的网店,因为“真人秀”的照片大多经过后期处理,与实物相比失真严重。另外,如果消费者担心因为尺寸、色差原因导致出现运费等问题,最好选择那些参加了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的卖家,还可以通过购买运费险等方式作为保障,来减少退换货产生的经济损失。
而针对商品的质量问题,赵小姐认为,最有效的防范办法就是签收快递前先验货,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可拒绝签收。如果签收后才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向网店提出退换货申请。若是遇上质量不合格、“货不对版”的问题,卖家又抵死不认不允许退换货的话,可以向网站的管理方进行申诉,由网站管理方去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时还可以先跟卖家说清楚退换货的条件,注意保存聊天记录,一旦发生纠纷,聊天记录是可以帮上大忙的。
●“超低价”往往淘到“假名牌”
随着网购的普及,多个购物网站成了“假名牌”的重灾区,其中数鞋服箱包类的假名牌最为泛滥。
在温州大学读大三的王同学前段时间逛商场时看中了欧时力的一款单肩包,标价近900元的价格让身为“学生一族”的她无法承受。王同学便上网看看价格有没有稍低一些,出乎她意料的是在网上搜索出的这款单肩包竟有2折的超低价,且卖家还申明所售商品是正品代购,支持专柜验货。就这样,王同学以200元不到的价格网购了这款单肩包,可收到货后却是大失所望。虽然外观上和专柜的那款包并无差别,但皮质很硬,还散发出浓浓的化学气味。王同学联系卖家要求退货,卖家却要求王同学出具商场专柜所开的假货证明才能退货。在这种“强人所难”的情况下,王同学最终决定不退货,勉强凑合着用了。
市民林小姐经常通过网络海淘一些国际名牌包包。她认为,“假名牌”的卖家们主要是抓住了国内部分消费者崇尚国际品牌的心理,以假冒货品、低价为诱饵诱惑消费者,不少贪小便宜的消费者很容易因此上钩。林小姐建议,在网上购买名牌时千万不能一味贪图便宜,如果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名牌产品在不同的网购网站上差价太大,或者与现实商场售价差价超出了合理范围,那消费者就要谨慎了,“别以为自己捡到了馅饼,这很可能就是一个陷阱,因为大多品牌厂家为了控制品牌信誉度和利润空间,不会让品牌产品以超低价倾销损害品牌利益。一般来说,商场价格的6~8折算是比较合理的价格范围。”
大部分网购网站或者网店都有信誉等级和消费者评价板块,林小姐建议,消费者在购物之前除了要仔细查看该店的信誉等级之外,更要认真仔细地查看其他消费者对该店或该商品的评价,如果评价里多为“应该是正品吧”这种模棱两可的评论的话,那就需要好好掂量要不要下单。
此外,在官方旗舰店选购商品也是防止买到“假品牌”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在标注“旗舰店”的店铺选购商品时,也应该查看店家的注册信息,对厂家、代理商资质进行确认,只要是正规的卖家,都会拥有厂家提供的正式销售授权书。
●小心“1元包邮商品”背后暗藏玄机
1元的打底袜、1元的毛衣、1.99元的耐克鞋……近期,淘宝上出现了许多1元包邮的商品,有些成交量甚至多达数万件。不少网民觉得遇上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纷纷下单购买,可拍下之后却纷纷被告知没货。其实,这种“一元秒杀”背后暗藏着隐私泄露的风险,这是一些不法分子套取客户信息的新手段。
记者登录淘宝网进行搜索,发现真的有大量1元包邮的商品,以T恤、打底衫等服饰类商品为主。为何市面上至少二三十元的T恤只卖1元钱?记者就此询问了几家店主,店主们无非就两类回答,一是说小店新开,赔本赚吆喝;另一种则是说不干了,清仓甩货。
可是,这些超低价商品真的能收到货么?市民吴女士就遇到过这样的“一元秒杀”。“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家店的打底袜才卖1元,觉得真是捡到大便宜了,一口气就拍下了好几件,结果卖家迟迟不发货,旺旺也不在线,我就申请退款了。”吴女士虽然成功退款,但在那之后却经常接到一些促销电话与短信,她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因为“一元打底袜”被人盗卖了。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网络骗子正是抓住了部分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买家一旦拍下付款,骗子便可获取买家的姓名、地址、电话,可以说是不花一分钱就成功套取了买家的个人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转卖,从中牟利。
不过,虽然网上“一元秒杀”很可能是盗取个人信息的欺诈行为,但也不排除个别网店为了赚人气而做的促销。那么又该如何辨别呢?业内人士表示,“骗子店”大多没有加入“消费者保障协议”,因为加入“消保协议”需要交保证金给淘宝,如果出现问题就要被扣钱。一些正规的网店一般会加入“消保协议”,且在做活动时力度不会太大,即使商品价格便宜,也会有具体的数量限制。此外,消费者还要看有没有真实有效的用户评价,如果光有销量,没有一个评价,那就可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