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中药上火没道理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石志超院长表示,正因为夏天容易出汗而使得许多人阳气外越,容易出现气虚、阳虚之症,所以一些人夏季容易出现昏厥、晕厥等急症。因此,夏季人的体内反而要寒凉些,如同夏天井水清凉,冬天井水温热一样,这是正常的生理。然而,对于本来寒凉体质的患者来说,就会加重疾病或为秋冬生病埋下祸根,所以说春夏应养阳,要服用热性药物,借着夏天之炎热特性来调整身体缺的阳气或说是“火气”而让身体更健康。
石志超院长说,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即通过脉象,根据病人身体的阴阳盛衰,也就是水、火的盛衰情况来开方进行全身调理。病分阴阳,有寒热之分,药也分阴阳,同样有寒热之分。中医大夫在诊病处方时会根据病人疾病阴阳寒热性质选择恰当的方剂,通过合理的药物加减变化,使得整首方剂在寒热温凉上符合患者疾病阴阳性质。通俗地说,就是天热或者病人罹患某些热症时,中医大夫会在方剂中适当加一些寒凉性质的药,减去某些温热性质的药,从而达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效果。如果身体偏寒,中医便会开处偏热的中药调理;身体热,便会开处偏寒的中药调理。若一些人吃了中药后上火明显,或许是因为中医大夫开药时没能很好的把握好患者身体的寒热性质。
夏季服用汤药谨防变质
天气炎热,中药材的煎制和储存与冬季大不相同,如果不注意方法的话,药材和药液一旦变质发霉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及患者健康。如果是自己煎制中药,时间上也是有讲究的。
中医指出,自行煎药时,一服药一般一天煎两次,早上煎一次,药渣到晚上再煎一次,但夏天不能这样煎药,而是应当煎出一次后,再加水煎第二剂放至晚上服用,煎出的药汁必须及时放入冰箱低温保存,饮用前应先加热透再服用。需要指出的是自己煎煮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
目前,更多的患者采用医院高压密封煎药机煎药。按说明书常温环境下可以保鲜一个月,在冰箱冷藏保鲜40到60天。但夏季气温比较高,最好是将药液放在冰箱里储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十天。如果药液袋鼓起或者药液变味、有气泡时,药液很可能已经变质,最好不要服用。
夏季服中药注意事项
一是夏季多湿热,脾胃虚弱,故方中应加健脾消食、化湿醒脾开胃药,如山药、鸡内金、焦山楂、砂仁、佩兰等;二是补血药易壅滞脾胃,用量不宜过大;三是补阳药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四是夏季暑热,易耗气伤阴,常见乏力多汗症状,应注意益气养阴,清暑泄热,可加用太子参、五味子、麦冬、西瓜翠衣、荷叶等;五是夏季服用中药最好在饮食上有所节制,尽量不要在吃中药期间吃烧烤、慎用辛热香料之品,因为烧烤的食物容易上火,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更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等发物。同时,也要忌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冷饮也要少喝,这些东西都会损伤胃气,影响脾胃功能;六是要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夹杂,病邪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