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
印能法师
玄奘故里:玄奘故里位于今洛阳城东南约40公里的偃师市缑氏镇东北约1公里的凤凰河谷东侧陈河村,主要包括玄奘故居、西原墓地以及玄奘寺。北依景山,南望嵩岳,东南为 (huán)辕古关,西南临近伊阙龙门,原野平坦,河谷纵横,自古便为洛都畿辅之地。1400多年前,我过伟大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一代高僧、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玄奘酒诞生在这里。至今这一带还保存下来不少和玄奘有关的遗迹遗物,流传着许多关于玄奘少年时代以及“西天取经”的故事。
玄奘原名陈祎,俗称“唐僧”,又称“三藏法师”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后来,又前往长安遍访名师,钻研经典。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27岁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经之路。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玄奘带着求到的657部佛典以及一些舍利、佛像起程回国,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抵达长安。唐太宗专门召见了玄奘,表彰他不辞劳苦西行取经的业绩。之后9年里,他译经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此书是研究古代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中亚地区的重要文献,他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玄奘在讲经、译经、传播佛学思想的过程中,创立的慈恩宗(又称法相宗),成为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
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们习惯这样称呼,因为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现出家乡人的特殊感情。
玄奘故里主要包括故居、陈家花园、西原墓地三大部分。坐落在村中部的仿唐建筑故居,坐北朝南,是个南北长方形的前后两进院落。沿三条石阶登上高4.5米的青砖平台上,进汉白玉鸟头门,东西各有一花坛,仿隋唐风格的大门上匾额书“玄奘故居”4个大字。前院东厢房曾为玄奘兄嫂住室,西厢房现为玄奘业绩陈列室。厅堂为前院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出檐深远。此堂原为玄奘祖父陈康的客厅,玄奘父亲陈慧以文诗会友之处,现辟为玄奘及其弟子纪念堂。中塑玄奘晚年译经像,左为高足弟子窥基、圆测,右为高足弟子彦悰、道昭。堂前左右,保存着石磨、石碾、石臼等生活用具。有古井一口,井旁一古槐树、皂角树相抱生长。相传玄奘自幼饮此井水,智慧早开,终成伟人。后院建有厢房、后堂等。东厢房是玄奘母亲宋氏居室,即玄奘出生处。玄奘故里现在仍完好保存着古代的陈家老井—慧泉。慧泉里的水甘甜可口,游客们几乎每人都要打点井水喝上几口,有的还会灌上一壶带回去与家人共享。
灵山寺:灵山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城西7.5公里处的洛河南岸,系熊耳山余脉,海拔500米,面积约7.5平方公里。翠柏满山,丛林森然。此山又名凤凰山,“诸峰耸碧,左右两翼翩翩欲飞。伸颈,饮洛河之流;举目,睇邙山之胜”(见《翳然亭记》)。西侧黄帝山峻峭入云,东侧鸡冠山巍巍壮观。灵山宛如两山拱抱的一颗明珠,苍然独秀。灵山寺坐落于灵山山腰,“紫崖仙洞罗列在前,秦松汉柏荷插在后”,全寺因山势而建,坐南向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寺内现有殿亭楼阁近百间,自北而南沿着中轴线上有五重建筑,寺内建筑原有山门、前殿、毗卢殿、大雄殿、藏经后楼及左右配殿等。现仅存山门、中佛殿(又名大悲殿)和大雄殿等。大悲殿、大雄殿皆作单檐歇山顶,斗拱梁枋,还保留着金代建筑的遗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家寺庙都是正正统统的山门,三个门洞,灵山寺却别树一帜的有一城楼状山门。据说是明朝中期,社会动乱,灵山、丁湾等附近20多个村群众到寺院内避难。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僧兵有一定关系。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始建于唐,鼎盛于宋,成形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民间代代相传着许多关于观音在此修行的美丽传说,并传承着千年的观音文化庙会,正因为如此,使她成为民间信众认定的豫西地区,最早的观音道场。关于灵山寺名字的由来,还流传着很多说法,一说是周灵王葬于此地,而得此名;二说是此山外貌很像印度的灵鹫山,灵鹫山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主要说法地之一,于是借印度灵鹫山之名,又不使与灵鹫山之名重复,就把此山称作灵山;还有一说是指,整个山的形状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得名凤凰山。
送子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 的第三个女儿,名叫 妙善 。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选文、 武状元 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妙善从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楚庄王施之家法,妙善宁死不从。楚庄王怒气之下,命她饮剑自刎。掌管地狱的阎罗王好心却又使她复活, 复活时站在一水池中的莲花上。终于妙善修成佛,便是如今的送子观音。众所周知,送子观音是民间崇拜的佛教神祗,不能有孕或祈求生男孩的百姓都会去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供奉着送子观音,这其中以洛阳灵山的送子观音最为灵验。据说如果有妇女前去灵山拜送子观音求子,返程时都会多买一张车票,寓意求子成功。
灵山脚下莲花园,洛阳灵山莲花公园历时三年,投资十五亿元精心打造,是一个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集莲花观赏、温泉养生、水上娱乐、5D影院、水幕电影、梦幻观音、特色餐饮、快捷酒店、别墅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项目。
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景区内据称有一口千年历史的许愿古井。相传这口千年许愿古井能为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和健康平安,于是前来旅游赏景的不少游客争相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据白马寺景区内一位正在负责清理内古井内钱币的寺庙僧人介绍,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做法由来以久,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慕名前来寺庙旅游和烧香拜佛的中外游客更是特意赶到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和平安“,他们忙得时候一天最多要清理古井内各种钱币三四次。
泰式佛殿:位于寺院西侧墙外100米处,始建于1992年,1995年4月竣工。该殿坐西朝东,建于长27.3米,宽21.3米,高1.2米的台基之上。大殿南北长14.4米,东西宽7.5米,高10米,其廊柱与墙面均用大理石镶嵌,三重檐,顶饰琉璃瓦,具有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在该殿之中,供奉泰国友人赠送的铜佛一尊。
泰国佛像:供奉于泰式佛殿内,1991年泰国内务部长瓦塔纳先生和友人常媛女士到白马寺朝拜时赠送。佛像铜质鎏金,通高7.2米,重达6.68吨。
1898年2月,印度方面将舍利赠予泰国。舍利到达泰国后,受到了热烈欢迎。泰国在北榄府举办庆典活动,将舍利供奉3天3夜。次年,在佛教的重要节日卫塞节这一天,泰国将舍利安放在曼谷金山寺的金山塔上,举国欢庆3天3夜。这枚舍利是1896年至1898年间,英国考古学家佩普在位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附近的一个崩毁的砖佛塔遗址中发现的。当时,佩普在这个佛塔遗址中共发现了5个装有骨灰的滑石质地的舍利容器,其中一个容器上用古老的文字刻着:“这是释迦族佛陀世尊的舍利容器,乃有名的释迦族兄弟与其姊妹、其妻子等共同奉祭之处。”这枚舍利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2014年9月26日由泰方捐赠的佛骨舍利和已故代理僧王舍利,被安放至泰国风格佛殿舍利塔内。这枚佛舍利是白马寺迎请到的第一枚释迦牟尼佛骨舍利。从1992年白马寺安置时任泰国内务部部长瓦塔纳·阿萨瓦先生赠送的佛像,并开始修建泰国风格佛殿。到2014年白马寺举行泰国风格佛殿落成庆典暨恭迎佛舍利佛像开光法会。
白马寺方丈释印乐说:“为庆祝白马寺泰国风格佛殿的落成,泰国方面将这么珍贵的舍利赠予白马寺,我们一定精心呵护,让它永远成为中泰两国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