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
在古人的养生概念中,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时间久了会伤肾,并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
这时就算天天营养品、锻炼身体,也很难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卫生、保生等,意思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保养生命,睡眠养生具体是指通过充足、高效睡眠达到保养性命,补气养精调神,防衰的目的。因此,若通过一定睡眠养生的方法,能达到养神、促进气化、生精的目的,这对于人类提高生存质量、抗病防衰、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的内容,诚如清·李渔《笠翁文集》中所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在子时(23~01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
睡觉
第二条:睡时宜一切不思
“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最后化为乌有,自然睡着”。这是入睡时的理想精神状态。很多时候,失眠源于入睡时有挥之不去的杂念。
此时,不要在床上辗转反侧,以免耗神更难入睡,可以尝试起来坐一会儿后再睡。实际上,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想在晚上11点前入眠,早早地上床酝酿情绪也很关键,以便给心神一段慢慢沉静下来的时间。“先睡心,后睡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还是不行,可以尝试在睡觉前简单地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唿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唿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中医睡眠机制为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就如同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第三条:午时宜小睡或静坐养神
午时(相当于上午11点至中午1点),此时休息适宜小睡,不宜时间过长。如条件有限,不能睡觉,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调整入睡朝向,也可提高睡眠质量。按地球磁力线、磁场的分布,建议人可按脚朝南、头朝北的方向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第四条:不要贪睡赖床
对人体养生而言,早起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早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如果起床太晚,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可能会无法很好地完成排泄功能。此外,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早晨7点到9点最为活跃,是营养吸收的“黄金时段”。所以,千万不要赖床,头昏、疲惫不堪很多都是由于贪睡引起的。
睡眠能养精养气,能健脾益胃,亦能健骨强筋。睡眠既是养生的过程。好的睡眠,一定要重视睡眠环境,打造居家卧室优质的睡眠环境,才是获得优质睡眠的前提保障,更是新中式睡眠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