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班侯太极拳[十八在秘诀],说的是其用法的十八个方面及用法要领,它们分别是,"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掌背,按在腰攻],[採在十指,挒在转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进在抎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及[滞在双重,通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这就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暗含八卦),进退顾盼定(暗含五形),而滞通虚实(重轻守冲)则是行拳练功应遵守的方法。
首先来看太极拳的四正之劲之解,[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一,掤在两臂,意思是两臂应如弓一样,向外具有圆撑,崩撑之劲,两臂需圆厚饱满,蓄有撑崩之势,势发撑崩之力(劲),二,捋在掌中,捋同样是太极拳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法,常有大捋之说,捋的运用是两掌,一掌贴拿彼之腕,另一掌贴拿彼之大臂肘附近,以两掌心感知对方虚实之势,乘机发劲,三,挤在手背,挤在太极拳四正之劲中,始终被认为是挤出,出击,击出之意,其用法是,在化掉彼之捋劲之后,顺势向前用掌及另一小臂协助攻击彼之身体空虚点,四,按在腰攻,按常与挤联合运用,按在腰攻是指,在沉腰松胯的同时,双手向前向下用腰部丹田之力推压对方,使对方失势。
再看杨式太极拳的四隅劲之解,[採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一,採在十指,採的手法很单纯,但不是独立的,指的是用手之十指抓牢并控制对方,使对方重心偏移失势,二,挒在转肱,应知道的是,肱是指从肩至肘的胳膊之大臂,挒的手法是,一手拿彼之腕,另一拿彼之肘,挒在两肱,就是用两肩之力旋动两大臂,在转肱即螺旋力的作用下,将彼顺势挒倒,三,肘在屈使,这个"屈"既有弯曲,转换,迂回的意思,又有蓄势的意思,不能只理解为"曲",肘在屈使,就是以肘灵活变换方式,近距离顶击,撞击,砸压,横击彼方,四,靠在肩胸,靠指的是贴近,零距离贴近对方,无法再用拳脚肢体其它动作攻击制敌的情况下,采取贴身靠打的方法,常被称为"贴身靠",靠在肩胸,就是肩膀连带背部一起撞击,以弹抖力崩击对方,肩靠的威力很大,一旦被靠上,彼方瞬间失势倒下。
最后谈一下杨式太极拳的进退顾盼定中之义,[进在抎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一,进在抎手,说到抎手,练习者都知道,抎手是太极拳诸势中的毌势,其势内涵多变,进在抎手,就是以采取抎手多变的方式进攻彼方,适时适势进攻彼方,二,退在转肱,太极拳各势中倒卷肱是退势,倒卷肱的动作,其两手随两腿,以肩带两臂左右转换倒退,退在转肱,编者认为其意应该是提醒练习者,退步要高,退的同时转动两肱,一是起放御作用,二是扰乱对方,三,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实际上这里的三和七就是左和右的意思,从古洛书图中可知,戴九履一,四二为肩,左三右七,八六为足,所以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实际上就是左顾右盼,意思是不论进攻或倒退防守,都要留意观察彼方左右的变化情况,当然,编者也注意到三前与七星有不同的解释,只是不敢苟同,四,定在有隙,其意为进攻时,应善于找到对方的空子,薄弱点,乘虚而 入,五,中在得横,其意是最能击中和制敌的机会是,彼方成侧面,而己成正面时,横指的是对方成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