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公卫查房中
感控工作不放过一丝细节
7月20日,禄口疫情暴发,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国家工作组专家、省医疗救治专家组指导下,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集中收治全省患者,各方增援!8月6日,省市联合医疗队暨临时党委成立,统一协调救治工作,来自19家省市级医疗机构的23支医疗队共战疫情。一共收治560名患者,截至9月5日患者只剩40人。现在,留守医护的目标是:稳扎稳打,打好收官之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吕彦霖
生命至上
三个“没事”背后,精准处置抢回一条性命
微信群,成了医护们交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最新患者信息、最重要的提示,都会出现在这里。
“一位老年男性,7月28日因新冠肺炎入院,既往食管肿瘤术后伴全身多发转移。目前神志清,可交流,高流量氧疗,SP02 94%左右,乳酸8mmol/L,无尿。”
“这是夜班要上CRRT的节奏啊!”
“没事,病人来了你叫我,我在医生办公室写病历。”
“没事,辉哥,我们搞得定,你回去休息吧。”
“没事。”
这是8月13日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疗三队(重症二队)医疗队微信群里的信息。对话中喊的“辉哥”,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陈辉医生,当天已经是二度出舱,老人晚上9:50转来,陈辉二话不说,穿上防护服又进了舱。
上无创呼吸机、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循环支持到位,但患者心率依然很快,赶紧超声下看心脏,发现有大量心包积液,积液压得心脏“跳不动”了!情况被传递给了刘松桥主任,经国家专家组杨毅主任、郑瑞强主任指示后,立刻行床旁心包穿刺引流术,先后抽出600毫升液体,给心脏解除了压迫,此时已是凌晨3点半,救治还在继续……
孙倍成是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肝胆胰中心主任,同时也是鼓楼医院支援南京公卫中心一队领队。一个多月来,每天清晨7:00不到,孙倍成就会来到病房完成早交班,再进入病房查房。查房,是孙倍成每天最在乎的环节。处理由于免疫力低下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成了孙倍成的日常。肿瘤病人、肝硬化患者,甚至是阑尾炎、肛周脓肿……这些作为外科医生的“入门活儿”,在公卫中心,孙倍成丝毫不敢马虎。
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呼吸病专家朱佳这一次是三上“战场”。在此轮疫情中,朱佳有个很大的感受就是治疗的方案非常精炼,特别有“准头”。
周密保障
“风从管道口涌出来,那声音我终生难忘”
大到病区环境、物体表面、仪器设备的清洁,小到门把手、开关、水龙头的擦拭消毒,确保每一个环节无疏漏;医疗废弃物容易产生含病毒的气溶胶,严格用“鹅颈式”封口;酒店驻地地毯消杀不便,全部贴上光面地贴;医护穿脱防护服,一点点“盯着”……D2病区感控组长、南京市第二医院丁洁表示,感控的细节,感控护士们是拿着“放大镜”来盯。
新冠肺炎患者一个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高流量吸氧,原本每分钟2-8升的氧流量提高到50-60升,才能满足高流量吸氧设备的需求。这个任务的电话最先是8月1日凌晨两点打到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邵蔚那儿。高流量氧气改造还是全国罕见,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查资料、和专家开视频会,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别的可行的改良方法,只有增粗替换管道这一条路。接着联系管道设计安装公司,甚至向外地工地上“借来”了专业工人,安徽的5名工人坐着高铁抵达南京,福州的4名工人连夜开车赶来,紧急调运材料及施工设备,集结后火速施工,几百米、5层楼一节节焊接架设管道。“有相当一部分区域是红区,工程难度又大,我和一位快60岁的科长,整夜也不敢睡,陪着工人一起熬夜奋战。”
邵蔚说,她还记得第一个病区管道改造完成,工人们有个动作,用小起子将设备上的一个扣锁一顶,风口即刻打开了,清脆响亮的声音传出,那个声音是她这辈子听到的最美好的声音,终生难忘!
全面关怀
打开患者心防:“扬州早茶”约起“盐水鸭”
针对家庭感染患者设置“家庭病房”,病患可以“点餐制”,在符合院感要求下尽力满足儿童患者要求,配备专业心理医师,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干预……公卫中心对患者的关注是全方位的。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的主治医师滕昌军和杨昕,就是派赴公卫中心的两位“心理卫士”。从确诊,到集中、封闭治疗,对于大部分的患者来说,疾病本身加上环境变化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滕昌军、杨昕告诉记者,有些人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焦虑、恐惧,还有一部分人甚至可能出现抑郁、感到没有希望,加重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情绪和认知的问题会影响对正常治疗的配合度。”
“心理查房”是两位医师每天都要开展的工作,在心理查房中评估筛选出重点患者,为其提供进一步的心理援助。针对心理失调严重的患者,心理医生还会在其病床旁提供20-30分钟一对一的咨询帮助。
离患者最近、相处时间最长的护士,也承担起“话疗”的责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监护室护士苑冬梅一直“战斗”在公卫中心C4-1病区,在此之前,她已经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13年。
45岁的吴先生(化名)是一位扬州病人,一家三口在本轮疫情中都被确诊,吴先生和孩子爱人没能在一个病区。“他总想去别的病区看孩子,我很能理解。就劝他,只有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才能尽快出院见到孩子。”苑冬梅得知吴先生觉得饭菜有些口淡,便和他约好第二天带榨菜。这让吴先生感动的同时放下了戒备,也袒露了心声:“等我好了,我带你逛扬州吃早茶。”“好啊,那我请你游南京吃盐水鸭。”
一颗初心
“我希望我是一块压舱石”
省市联合医疗队中有很多人都有武汉抗疫的经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旭锋去年在武汉留守到最后一刻,再次逆行,他说“心里有底”。陈旭锋带领的医疗队有13名医生、50名护士和18位感控人员,曾整建制接管B5-1、B5-2和B6-1三个病区,涵盖了重症、普通及儿科病房,哪里需要上哪里。看管着的病房逐渐空落落起来,也是最让陈旭锋开心的事。
陈旭锋印象深刻的是,8月27日下午,由于南京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陆续有其他医疗队撤离,省市联合医疗队的临时党委就号召动员队内党员,征集一下留守的,没想到的是,征集发出的10分钟内,就有人写下“我是党员我留下!”随后的4小时内,整个党员群都被这句话刷屏。
这样的刷屏状况,也同样发生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医疗队的微信群中。而在一个多月前,南京各医院的微信群里,同样刷屏的七个字是:“我是党员我先上!” 因为党员人数多,队长陈旭锋向酒店要了一张白色床单,写上了临时党支部起草的一份《请战书》,并在群内发布签署通知,随后医疗队的93名党员,郑重签下了93个名字。
“如果德尔塔肆虐成海,我希望我是一块压舱石,为生命方舟保驾护航;如果它坚如磐石,我希望我是一把金刚锤,为南京人民攻坚拔难!”陈旭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段话也道出了公卫中心2000多人共同的心声:无畏逆行,目标只有一个: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