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澳,有一种鱼,体长和侧扁,背和腹部呈浅弧形,一般体长45~55厘米,体重500~1000克,体长可达10公斤以上。嘴巴大,有点微斜,体被栉鳞,鳞片细小,表层粗糙,头部有圆鳞,颌孔4个,中颌孔和内侧颌孔为四方形排列,无颌须。
这种鱼叫赤嘴鳌,也叫“鮸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广东南澳岛附近海域,生活在未受污染的深海海域。
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鱼,自古就有“有钱吃鮸,无钱免吃”的说法,同时,被南澳人称为海洋黄金,被外地人称为海中爱玛仕,可见其价格昂贵。
而赤嘴鳌的鱼胶在潮汕本土很受欢迎,均因濒临南海而得名,南澳一带是赤嘴鳌鱼出没之地,当地渔民常能捕鱼。
野生的赤嘴鳌主要来自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经过这么多久的捕捞,其野生资源已基本枯竭,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主要以海水网箱养殖为主。
根据产地、风格和鱼种的不同,赤嘴鳌鱼胶可分为以下品种:南澳赤嘴,湛江赤嘴、台山赤嘴、阳江赤嘴、金兰赤嘴、缅甸赤嘴、红鸡赤嘴、泗水赤嘴、大耳赤嘴、厚肚赤嘴等。
鱼胶,其实是鱼鳔的干品,富胶质,所以叫鱼胶,也有人叫花胶。在中国,人们吃鱼胶这事,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齐民要术》中就记载有现今之鱼胶。海参与燕窝、鱼翅齐名,被称为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参之誉。其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它含有84.2%的蛋白质,而脂肪只有0.2%,是一种最为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好的鱼胶,价格不菲。现在市场上500克高品质鱼胶,可达有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普通的价格也要几百元。比较来看,野生鱼种提取的鱼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疗价值。
赤嘴鳌鱼胶和金钱鳌鱼胶,房胶,蜘蛛胶,白花胶,合称“五大名胶”。在这五大名胶中,金钱鳌鱼胶和赤嘴鳌鱼胶在广东地区最为受欢迎,这主要是由于南澳岛及福建东山岛一带曾是赤嘴鳌和金钱鳌的出没之地,渔民常能经常捕捞到这种鱼,自然认识靠近这个地区的人相对来说较为了解;另一个原因,当然也是因为它们的超凡功效,在长期民间用药经验中占有重要地位。
直到现在,南澳渔民家里还会专门留上一些上好的赤嘴鳘鱼胶,给自家的女儿或媳妇坐月子时补身子。
至于它有何种功效,怎么食用,直接留言或者私信小编,小编单独讲解咯。
而今天我们还要说一说的是赤嘴鳌那通身?肥美的鱼肉,要怎么处理。
在南澳岛上,渔民会将赤嘴鳘鱼均匀分块,然后进一步切成粒,用海盐作简单的腌制。腌制后,冲洗干净,沥干水分之后再油炸,腌制咸鱼就完成了。
以前的南澳人制作咸鱼,味道的是真的“咸”,以前的年代,没有冷藏保鲜设备,又没有成熟的物流系统,所以对于捕捞上岸的鱼,如果不用大量的盐进行加工,那根本是无法保存的。而海边人过去腌制咸鱼,最常用的方法是干腌法和湿腌法。
干腌法就是将盐腌和日晒、风干相结合,脱去咸鱼的水分,将其处理成咸鱼干,以最大程度延长保存时间。
至于湿腌法则是用食盐溶液来浸泡海鱼,让鱼身吸入高浓度盐水以达到保存目的的一种腌制方法。不过,由于这两种方法都较大程度损害了鱼的风味,加上过高的咸度也不利于健康,所以,现在在南澳岛,已经很少人这样制作咸鱼了。
现代人讲究低盐、清淡、健康饮食的情况下,南澳人已经采取更科学,更健康的腌制赤嘴鳘咸鱼。
?目前,南澳较为通用的咸鱼腌制方式是:
将赤嘴鳘鱼肉切成粒状后,腌制3个小时以上,等到鱼肉有了一定的咸味,就要拿出来洗,洗好后晾干;晾干后,就可以直接进油锅油炸。油炸是制作油浸咸鱼的关键环节,必须用大火,还得不停地搅动,等鱼的表面变成金黄色,就可以捞起来。
炸好的赤嘴鳘咸鱼放凉后就可以装罐,将炸过咸鱼的油来浸泡,这样可以保持咸鱼的味道,还能起到隔氧作用,延长保存时间。油浸的咸鱼肉质结实,咸淡适中,鲜香浓郁。
?大家都知道潮汕人爱吃白粥,而白粥的灵魂在于它的配菜,而赤嘴鳘咸鱼,深受潮汕人一家老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