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换季或者是肠胃不舒服都可能会引发感冒。感冒类型主要分为四种,包括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流行性感冒,感冒的症状基本上都是头疼、流鼻涕或者发烧,但不同的类型用药差异很大,需要通过病症辨别感冒类型进行正确地对症用药。有些人随意到药店买药吃,或几种药物同时吃,导致严重后果。
据统计,中国每年大约250万人因吃错药而健康受损,20万人死亡。每年因用药不当,约有30000名儿童陷入了无声的世界,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损伤的儿童更难以计数。专家表示,治疗小感冒也要正确地用药,避免酿成大灾祸患。
年轻男子感冒错误吃药发生多器官衰竭死亡
病例资料:患者xxx,男,27岁,某高校研究生。最初是“感冒、发热”,自己去药店买了很多种感冒药,吃了都不管用,(认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且自己体重大,就多买了几种,加倍剂量吃了不少)发热7天,出现腹泻5天,坚持实在熬不住,在母亲陪同下来到当地医院门诊。血常规报告显示白细胞低、血小板低,医生感觉不是单一感冒,随时可能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内出血危及生命。
体温表显示41℃,监护仪显示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也无法缓解缺氧和呼吸困难;心跳极快、且不断出现室性早搏,提示心肌已经受到损害;不断下降的血压显示小刘已经出现休克……
血液检查提示全身的肌肉正在溶解,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人体总共8个脏器系统,已经有5个系统功能衰竭。重症监护病房抢救4小时,血压稳住了。最终,肝脏已经失去功能,所有医护人员用尽最大的努力抢救,两家三甲医院,数十名医护人员,动用了最先进的抢救措施和设备,但依然没能挽救生命。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
医生认为患者也许是“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约80%的抗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超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存在肝损害、甚至衰竭的风险。
哪些药物会导致肾衰竭?
专家表示,很多药物都不要随便吃,一定要根据专业的医生指导来用药。如果长期的吃一些解热的药物、镇痛的药物和抗生素类的药物,长期过剂量的服用,会造成人体的肾衰竭。这几类药物一定要谨慎使用。
1、长期吃一些解热药物。肾衰竭主要病因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遗传性肾脏疾病以及长期服用解热镇痛剂及接触重金属等。在中医里,也有一些药物成分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肾衰竭患者要谨慎用药。
2、镇痛类药物。镇痛药在临床上比较常用,比如牙痛、头痛,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因为病情造成的疼痛,都会吃一些镇痛药物。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就会造成肾衰竭。大部分人吃药不会引起肾衰竭,一般的药物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但是,长期服药会加重肾功能的降低,肾毒性药物运用不当对肾脏的长期损害,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肾衰竭。引起肾衰竭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身因素外,还与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关。
3、抗生素药物。有些药是为了针对性地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而不得不选择食用,同时对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的大的。比较常见的抗生素中的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I、先锋霉素II、新霉素、二性霉素B、甲氧氟烷麻醉剂等,这些药物在很大意义上是医院不推荐的药物。但是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权衡利弊进行适当地使用;还有一些生物毒素如蛇毒、蜂毒、斑蝥素等都会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引起肾脏的衰竭。
如何正确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类感冒药?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2014年曾发出公告,限制医生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感冒药的临床应用。FDA认为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将有可能导致严重肝脏损害,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损害发生与患者服用剂量有关。成人一次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g(150~250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小刘的悲剧就来源于退烧心急,各种感冒药混在一起乱吃,于是最终导致急性爆发性的肝损伤。
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应不超过2000毫克,疗程不应该超过3天。小儿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或按体表面积每天1.5克/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儿童每24小时不超过4次量,疗程不超过5天。也有报道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在新生儿体内排泄缓慢,毒性相对增强,3岁以下婴幼儿应避免使用。
患者服用药物时,可以对照药物说明书查看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对乙酰氨基酚的总和应当小于500毫克,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当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