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个方面,认识中医经络养生,掌握并不复杂。
经络养生,是中医养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它简便易行、更少受时间和条件的制约,很适合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也更利于长期坚持。
但是,经络穴位的数量也有很多。常见的经络就有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等等。而绝大部分穴位,都是依附于经络而生。当然,也有极少数“经外奇穴”,比如十宣、八虚、太阳、印堂等等。
历代中医对于经络养生,有“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休得乱推”的说法。正是这个原因,普通人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养生穴位,一时间还有点难度。
关于穴位的选择问题,其实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我们普通人的日常养生来说,只需掌握这4个原则,基本就能大致运用了:
1、本经远近配穴:
当需要调理的身体问题、还局限于某一脏腑、经络时,可以选择和该存在问题的经络相关的穴位。
如肺经咳嗽,可取肺经的募穴中府穴,同时远取本经的尺泽穴、太渊穴。这种取穴方法,是用得最广、也是最为简便的一种。
2、经络表里配穴:
中医脏腑有表里之分,与之相维系的经络也构成表里关系。所以,当某一脏腑的经脉发生病症时,取其表里经络上的腧穴施治。
如肝病后的养肝调理,因为肝胆相表里,则足厥阴和足少阳也是表里经络。可以选择足厥阴经的太冲穴,同时配伍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3、同名经络配穴:
根据经络名字相同、采取“同气相求”的原则取穴方法。什么叫经络同名?比如厥阴经,有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两条,都是“厥阴经”,这就是经络名字相同。
常见的取穴范例:如牙痛时,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穴,配足阳明经的内庭穴;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穴等。这些方法,都是根据经络名字来取穴的。
4、位置配穴法:
位置配穴大概分为三种情况:
上下:根据躯体的部部位,上半身和下半身遥遥呼应的原则取穴。一般将腰部以上、上肢的腧穴归属于“上”,腰以下、下肢的腧穴归属于“下”,上下各取而用于养生调理。
如胃不好的人,取手上的内关穴、配脚上的足三里穴;牙痛时,取手上的合谷穴,配脚上的内庭穴。
此外,也有“八脉交会”的取穴配合方式。如内关穴配公孙穴,外关穴配临泣穴,后溪穴配申脉穴,列缺穴配照海穴等,也属于上下位置配穴的应用。
前后:大致和上下位置配穴意义相当,只是根据躯体的前后来取舍,前为胸腹,后为腰背。中医也叫“腹背阴阳配穴法”。
这个方法,更常用于脏腑的调理。如胃不好时,前取中脘穴、梁门穴,后取胃俞穴、胃仓穴;而肺不好引起的咳喘,前取天突穴、膻中穴,后取肺俞穴、定喘穴等。都属于前后配穴的方式;
左右:选取肢体左右两侧的腧穴,配伍用于调治身体的方法。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经有病,取左右两侧的心俞穴、内关穴;胃经有病,取左右两侧的胃俞穴、足三里穴等;
另外,左右不同名的腧穴,有时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神经问题,可取左侧的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左侧偏头痛,则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右侧阳陵泉、侠溪等。这些都属于“左右”配穴的方法。
总之,经络穴位养生,只要我们能掌握好取穴的方法,很多常见的小问题,基本都能自行解决。上述4个穴位取舍的原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