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857115139

每天“乘风破浪”“祛湿”王牌知多少

   2020-07-09 北青网 396 0
核心提示:如今注重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提到一个词——“湿气重”。人体内有湿气是怎么一种感受呢?有人比喻:就如同下雨天穿了一件

如今注重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提到一个词——“湿气重”。人体内有湿气是怎么一种感受呢?有人比喻:就如同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很重,不舒爽。这种感觉在闷热潮湿尤其是黄梅光顾的江南夏季尤其明显。健脾祛湿,乃应对之策。

雨雨雨、闷闷闷、湿湿湿,每天“乘风破浪”,有一种季节的苦只有生活在南方的人才会懂得。申城从6月9日至今,入梅已二十余天,雨的脚步并没有停歇的意思,小雨、大雨、暴雨花样不停翻新。

如此连绵阴雨、潮湿闷热的季节里,你是否总是感觉睡不醒,即使睡醒之后,也常常犯困、胸闷、腿重,舌苔重,没胃口,大便总也不成形,还常常拉肚子,皮肤问题也频发,爆痘不说,又发湿疹?这可能都是湿气惹的祸。

梅雨季雨水多,空气闷热潮湿,正是湿气弥漫,体内湿邪形成的最佳时节。湿邪之气侵犯人体后,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脾胃失和,会加重体内的湿气,从而出现身体发沉无力,头脑昏沉,脸黄油腻,湿疹长痘,皮肤瘙痒,大便稀溏等症状。

所以说,这个时节养生关键在于——健脾祛湿。让湿气远离,只会保温杯里泡枸杞,显然不够用了,至少还要抓上一把薏米!除了薏米,祛湿最佳选手还有谁?今天给读者们推荐四款茶饮方、两款食疗方、一副泡脚方、一副香薰方,简单易学,贵在坚持。

【茶饮方】

1、薏米枸杞茶

做法:炒薏米(30克/天),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再放入炒好的薏米,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山药荷叶茶

做法:山药6克、荷叶6克,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山药可健脾止泻利、健肺润皮毛、补肾治腰疼;荷叶可以清暑化湿,清热解毒。

3、陈皮茯苓茶

做法:取茯苓、陈皮若干洗净,放入保温杯,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

4、五花祛湿茶

做法: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薏米50克。将这些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薏米,使得利湿效果更强。

【食疗方】

1、薏米红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所以,如果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可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负担。

2、山药冬瓜汤

山药是中药里的上上之品,滋阴又利湿,健脾又补肾。冬瓜又被称作“祛湿大元宝”,是果蔬里祛湿的第一号专家,能利水、消肿,还能清热。在湿热烦闷的夏季,常吃这两样,身体会感觉轻松很多。所以说,在夏季,山药和冬瓜简直是绝配,两样一起熬汤,清热祛湿解暑气。

【泡脚方】

夏天泡脚?没错!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夏天泡脚,当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湿气侵犯。有湿气重、脾胃不适的朋友,绝对可以尝试一下。

推荐一个小方子:艾草、川芎、丹参、当归、独活、红花和老姜,开水2至3升冲泡,加盖焖10分钟后,待水温降到40℃时即可泡脚。这7味天然草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通过脚底的反射区作用到身体的五脏六腑,调节内湿,健脾运湿。

其实,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方子,只用热水泡脚,也有祛湿健体的效果。当然,贵在坚持。

还有一点相当关键,中医养生的精髓还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体质不同,药方自然不同,最好的办法还是到中医门诊咨询一下,请专家把脉,效果自然大不同。

【香薰方】

过梅雨季好似 “渡劫”,除了身体祛湿之外,还要预防心情发霉。据统计,梅雨季节里,约有10%左右的人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情绪低落、焦虑、烦闷都会出现,湿答答的粘滞感甚至容易激发抑郁症。这个时候,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泡杯花茶,读本好书,洗个热水澡等,是保持心情愉快的好办法。推荐一些身边的香薰方:多闻橙子、柚子、薄荷的香味,对疏解郁闷、提神健脑有帮助。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孕妇怎么吃燕窝才营养?

上一篇:

黄芪的功效 吃这种药材可以赶走疲劳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