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养生如何养阳气
待解决1回答275点击
- 1楼上海市 移动访客
- 2024-01-31 08:45
老年养生如何养阳气
杨运高
阳气是人体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 《素问・生气通天论》 关于阳气有
一段著名的论述: “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 ” 因此顾护阳
气是重要的 养生 之道, 尤其老年人阳气容易衰竭, 养护阳气的重要性更为重
要。 老年入阳气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一、 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 始见于《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 “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
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
门” 。 因为四季阴阳消长变化在万物中体现了生长化收藏的特点, 而人体的
阴阳也随着四时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因此 养生 必须结合四时阴阳的消长规
律, 即春夏季节, 宜保养阳气, 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 此乃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的 养生 方法。 春夏两季, 阳气活动旺盛, 万物生机盎然, 春夏温热, 机体揍理
开泄, 汗出多, 消耗阳气亦多, 加之乘凉饮冷, 更易损阳, 致使阳气耗损, 这就
是春夏要养阳的原理所在。 秋冬气候肃杀, 阴气当令, 肌表致密, 阳气不易
外泄而致阳气偏盛, 阴气偏衰, 加之, 秋冬喜食辛辣温热之品, 每易耗阴助
阳, 故秋冬应时时注意保养阴气. 正如古代名医张志聪云: “春夏之时, 阳盛
于外而虚于内; 秋冬之时, 阴盛于外而虚于内; 故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其从根而培养也” o
春夏季节尽量不要伤害人的阳气, 避免应用大量苦寒之品, 在治疗疾病
当中, 要时时照顾人体阳气, 这样将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
说, 春夏季节, 天气温热, 若再用温热之品, 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一般不会。
春夏季节由于人的阳气发散于外, 内脏的阳气相对空虚, 适当用些补阳之
品, 对人体颇有裨益, 譬如春季有些阳气不足的人们容易出现春困。 表现为
精神不振, 身体困倦乏力, 嗜睡等症。 另外阳气不足还可导致卫外防御力下
降, 易患感冒, 到了夏季还容易出现肠胃系统的疾病。 所以《内经・素问》 中
指出的“春夏养阳” 是非常有科学性的。 有一个“春夏养阳” 的典型例子是
“三伏灸” ,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温灸?就是要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
伏天, 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 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
成药饼, 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 达到, “冬病夏治” 的目的, 在治疗上有
“四两拨千斤” 的效果。
说“春夏养阳” , 是因为人们在这两个季节容易忽略养阳气, 并非说冬季
不要养阳气, 冬季养阳也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 称“冬三月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就是说, 冬季严寒, 生活起居要早睡晚起, 日出而作, 保持充足的
休息睡眠时间, 情绪安定, 以利阳气潜藏, 阴精的积蓄闭藏。 《千金要方・道
林养性》 说: “冬时大地气闭, 血气伏藏, 人不可作劳汗出, 发泄阳气, 有损于
人也o”
二、 饮食养阳
老年人由于阳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减弱, 所以要注意从日常食物
中补充阳气, 尽量避免寒凉食品。 尤其是进入冬季, 天气越来越冷, 阳气盛
极而衰。 要多食温热食物, 适当选择产热高和温热性的食物, 主要有羊肉、
牛肉、 鸡肉、 红枣等, 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 产热量多, 对于素体虚
寒、 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 与此同时, 还要多食水果如柚子、 苹果等生津类
水果, 及适量护阴食物, 使“阴平阳秘” , 防止“上火", 还可配食鸭、 鹅、 藕、 木
耳等护阴之品, 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 精气亏损的老年入, 更要注意, 以求阴
阳平衡。 推荐4种有效的养阳食物:
1、 羊肉汤
汉代名医张仲景有一首很适合老年人养阳的著名方剂“当归生姜羊肉
汤” , 即药肉同煮, 吃肉喝汤, 具有温阳补血、 活血祛寒的功效。 对防治气血虚
弱、 营养不良、 四肢厥冷、 腰膝酸软、 产后腹痛、 老年体弱等有一定的作用。 此
外, 羊肉与鱼肚和黄芪、 山药、 枸杞子一同炖汤喝, 具有温补阳气、 养胃健脾补
肾、 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2、 骨头汤
老年人常喝骨头汤, 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骨胶原、 钙、 磷脂等, 增强骨髓
的造血能力, 加强抵抗力。 同时, 还能治疗骨质疏松, 减缓衰老过程。 骨头
汤中可加入黄芪、 党参、 大枣等品。
3、 鸡汤
鸡汤一直是民间康复的上佳食品, 尤其是母鸡汤中的特殊营养成分, 可
以加快咽喉及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 增加黏膜分泌, 及时消除呼吸道黏膜
上的细菌和病毒。 对咳嗽、 感冒、 哮喘等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特别
是对老、 弱、 病者过冬很有利。
4、 鱼汤
鱼汤中含有大量的具有抗炎作用的特殊脂肪酸, 可预防和抑制呼吸道
炎症, 防止哮喘发作, 尤其对老年哮喘的防治效果更佳。 据报道, 每周喝两
次以上鱼汤, 可使上呼吸道感染及由此引起的哮喘发作的危险性降低。 此
外, 黄鳝也有类似作用, 不但补益力强, 而且对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如用黄鳝红烧、 清炖、 清炒、 煮粥等, 均为保健佳品。
三、 脚下养阳
民间有句俗语叫“寒从脚下生” , “衰老始于脚下” o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中医阴阳理论中凡是向外、 向上的属于“阳", 如《素问-阴阳应象论》 所云
的“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 。 《黄帝内经》 中关于经脉气血的
流向走向有两种认识: 一种是《灵枢. 经脉》 篇中的循环式走方式, 十二经脉
首尾相接, 如环无端; 另一种是《灵枢. 根结》 等篇中自下而上方式, 这与早期
经脉学说相一致。 《灵枢. 根结》 中的“根、 溜、 注、 入” 腧穴和《灵枢. 本输》 中
的五输穴, 皆由下而上流注, 发挥四肢远端对人体的整体调整作用。 故脚是
人体阳气容易虚衰的部位, 在 养生 中, 通过对足底穴位的按摩来调养全身阳
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日常重视足部保暖以外, 可采用按摩、 灸法和足浴等
方法, 尤其是足底的涌泉穴, 经常按摩到发热是非常管用的, 一般人都可以
自己做到。 这一方法在宋代《苏沈良方》 和《寿亲养老新书》 中都有记载。
四、 动中养阳
阳的属性之一是“动” , 所以运动可以补养阳气。 老年人到了冬季为什
么病就多了, 就重了?这是因为冬季阳气逐渐衰少, 年龄的增加阳气也在逐
渐衰少,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 冬季就成了老年病的高发季节。 所以冬季要
注意补阳, 方法之一就是运动补阳。 俗话说: “冬天动一动, 少生病一场; 冬
天懒一懒, 多喝药一碗o"这说明冬季运动的重要性。
《寿世保元》 云: “ 养生 之道, 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 皆能凝结气血,
久则损寿。 "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畅达, 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和应激能力, 这对
老年人非常重要。 著名医家张子和曾经强调: “惟以血气流通为贵o” 经常适
当的运动可以防止关节、 肌群的僵化、 黏连, 能消除多余的脂肪, 增强肌肉的
力量, 促进食物的消化。 华佗曾经指出: “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 病不
得生。 ” 像华佗的“五禽戏", 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等均是老年人动中养阳的
好帮手。 有研究资料表明, 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 耐寒力强, 不易患感冒、
支气管炎、 肺炎、 冻疮等病, 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
阳气为人身之大宝, 只有时时顾护阳气, 保持充足的阳气, 才能延缓衰
老, 预防疾病o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